其他
加强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
●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本土路径需要主体性地审视中国古典政治经济哲学,尤其是需要将中国辩证法(包括事件本体论、时势、道术、权变、致中五大要素)运用到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之中,进而迈向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探索与创新之路。●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需要从中国经济外交经验与实践出发,以此建构符合中国政治经济历史与现实的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强起来”不仅是理解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历史标识,而且是研究与探索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新历史方位。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要立足中国政治经济哲学、面向世界人类福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其理论与方法必须将唯物史观与辩证法同中国经济外交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反思西方主流理论在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前期,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译介促使中国学术界有机会深入地研读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更加明确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方向、研究议题以及未来议程。当下,需更好地鉴别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洞见,揭示出其理论盲点。第一,批判地分析西方主流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强调,“要有批判地学,不可盲目地学”。为此,新时代中国学者要批判地审视西方主流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假设与前提、本体论与认识论、义理与价值,特别是其所蕴含的二分法、一神论的政治经济思维模式。西方主流国际政治经济学往往呈现出政府与市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而不是对立统一关系。因而中国学者不仅需要掌握与运用其理论,把握其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及其思维方式,更需要以唯物史观有鉴别地、有根据地洞察其误区和盲点。第二,体用不二地对批判国际政治经济学(Critical IPE)进行借鉴。当然中国学者并不是一味地拒绝西方主流国际政治经济学,尤其是批判国际政治经济学,因为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尚未有足够的学术积累,需要秉承体用不二的精神,借助其理论与方法建构自己的概念和理论。例如,批判国际政治经济学中以佩吉奥(Kees van der Pijl)、亨克·奥弗比克(Henk Overbeek)等为代表的阿姆斯特丹学派立足于马克思的资本概念,强调国家政治与国际关系的辩证关系,是有别于占据主流的依附论与世界体系论的新颖视角,值得借鉴与学习。开拓本土路径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本土路径需要主体性地审视中国古典政治经济哲学,尤其是需要将中国辩证法(包括事件本体论、时势、道术、权变、致中五大要素)运用到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之中,进而迈向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探索与创新之路。第一,推进中国政治经济哲学的创新性转化。如林光彬教授所言,中国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国,具有独特的政治经济哲学与富国裕民、均平观和轻重观等传统。中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强调政府以轻重御天下之道的角色,“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以及“正德、利用、厚生、惟和”的政治经济哲学观。为此,中国学者要坚持以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遵循,将中国古典政治经济哲学思想加以系统化,推动构建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与方法。第二,加强中国概念创新的努力。以概念化方式推进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建构是本土路径最重要的研究议程之一。1979年,里斯·波德(Ries Bode)提出“总体性控制的概念”(a comprehensive concept of control),强调经济关系、社会关系与文化关系的总体性,推动了阿姆斯特丹学派的发展。在笔者看来,总体性平衡(comprehensive balance)、协和性治理(corresponding governance)、关系性共处(relational coexisistence)等概念可以成为探索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本土路径的概念体系之一。当然,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本土路径还应该是世界观、认识论层面的变革,不仅应使用本土的概念、方法或主题,更要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探寻与西方主流国际政治经济学不同的预先性假设,建构颇具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推进经济外交研究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需要从中国经济外交经验与实践出发,以此建构符合中国政治经济历史与现实的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6月22日至23日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这为提升经济外交研究历史境界、哲学境界,推进经济外交研究的本土化、概念化、原创化提供了新的方向性指导。一方面,经济外交研究必须从研究历史入手,以事实性经验为主题,通古今之变,引领对现实和未来的抉择。另一方面,经济外交研究并不仅仅停留在金融、贸易、投资等政策工具的器物层面,反而更需要关注目标、理想等观念对经济外交决策与行为的影响,从而推进经济外交研究进入哲学境界。此外,中国学者要以辩证法思维和关系思维审视经济外交中政治与经济、国内与国际等对应概念的相辅相成、对立统一关系,尤其是要将国际政治经济学所涉及的保护与自由、生产性资本与金融性资本、物质扩展与金融扩展、中心与边缘、运动战与阵地战等范畴运用到经济外交理论研究与实践之中。一言以蔽之,中国学者在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需要以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正确的方向,解决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所面临的现实与未来问题,将其提升到一个新的学术层次。为此,中国学者要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思想与中国政治经济哲学、中国政治经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推进21世纪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乃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